首页/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管委会文件 / 正文

渭南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渭南高新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的通知

来源:渭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布时间:2022-02-15 15:37

渭高新发〔2022〕1号


渭南高新区管委会

关于印发渭南高新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的

通   知


各街道办事处、金城社区居民委员会,各工作部门,城改办,威楠公司、火炬公司、创服公司、城棚改公司,各双管单位:

《渭南高新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已经党工委、管委会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严格落实要求,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渭南高新区管委会

2022年1月30日


渭南高新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


一、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和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全力推动“十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不断加快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新进展。

一是疫情防控全力筑牢,经济发展稳步向好。坚持疫情常态化防控与经济发展统筹推进,深入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要求,确保防控“全链条、全过程”闭环管理,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全面落实“人物”同防,积极加快疫苗接种,全力筑牢人民生命安全防线,维护生产生活正常秩序。加大企业纾困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助力区域经济加速增长。全年实现经营总收入575.3亿元,同比增长11.2%。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7.6亿元,同比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34.6亿元,同比增长31.2%。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7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8亿元,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0.6亿元,同比增长5.6%。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6.3亿元,同比增长80%。财政总收入完成8.16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完成2.51亿元,同比增长19.4%。工业、投资、商贸流通各领域全面发力,助推全区经济社会稳步向好发展。

二是工业倍增实现突破,产业结构日趋优化。锚定“650亿”产业集群战略目标和230亿产值年度任务,着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质效提升,不断强化“双包联”制度,提升企业服务质量,确保“工业倍增”落地见效。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中联土方“分转子”首年效能持续发挥,北人印机“制造+服务”两化融合不断深入,奥尔德、纽兰德产值保持高速增长,拉动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39.8%。帝亚新能源电动汽车产销两旺,天臣新能源、越博动力产能持续提升,推动新能源产业持续向好发展。木王科技、双盈电子产能加速释放,印象认知、迪博电子建设有序推进,助力电子信息产业不断聚集壮大。全力开展助企服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点对点”跟踪帮扶,协助企业争取各类支持项目及荣誉126项,获得各级奖补资金超过6000万元。木王科技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沃泰科技、秦亚印机获批2021年度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项目认定,助推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9%。

三是科技要素高效聚集,创新发展开创新局。加快融入全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大格局,不断健全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科技要素保障,提升创新驱动能级。协同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自贸区协同创新区建设稳步推进,“渭南高新区华阴园区”“渭南高新区富平园区”挂牌成立,承办“2021秦创原·渭南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活动,渭南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创渭南高科产业园签约落地。异地孵化成效显著,西安异地孵化器入驻企业40家,明善制造、圆锥航天完成落地转化。科技创新成果收获新成效,获批2021年度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北人印机、科赛机电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印象认知获得陕西省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代表渭南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企业梯次培育达到新高度,当年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91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瞪羚企业3家。全年申请专利165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12亿元,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10项,规上工业企业R&D支出达到2.47亿元,同比增长31.4%,科技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83%。

四是招商引资成果显著,项目建设全面提速。以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为目标,不断提升招商精准度,扩大区域影响力。围绕三大主导产业,通过成立区域招商小组、聘任“招商大使”等多途径精准招商、以商招商,成功举办产业优势推介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等招商活动3次,全年签约项目23个,其中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45.4亿元。紧抓项目策划储备,围绕省市政策导向策划重大项目19个、重点推介项目26个、政策储备项目30个,电子信息产业园、东区智造创新基地等项目获专项债券6.26亿元。积极贯彻“项目建设突破年”专项行动,每月均有高质量产业项目开工,累计新开工项目71个,总投资289.4亿元,其中产业项目41个,总投资120亿元。大抓项目建设成效,陕煤研究院渭南基地当年开工实现投产升规,顺展专用车从签约入区到“首台套”产品下线仅用时三个月,投产后为疫情防控做出巨大贡献。双盈电子7月底建成投产,当年实现产值1.47亿元,外贸进出口跃居全市第一。木王扩建等17个项目相继建成,54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9.1亿元,较上年增长48.4%。

五是城市建设提档升级,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扎实推进城市规建管“三四五”工作,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全面打通崇业路南延、中联南街等5条断头路,新增城市道路4公里,持续提升出行便利度。完成东风大街、朝阳大街等8个路段积水点改造,敷设雨水管道9公里,有效改善城市内涝问题。改造老管委会家属院、工行家属院等10个老旧小区,不断优化群众居住环境。实施胜利大街、新区西路等片区绿化,新增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加快美化城市环境。高质量建设温德姆酒店,富力、保利、恒昌等高端小区建成交付,有效提升城市品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盯重点人群,不断健全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水平,有效防止规模性返贫。投资2.48亿元,高标准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推进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麻李村、大寨村光伏电站结算收入36.7万元,提升农村经济“造血”能力。

六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为引领,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高新”为主攻方向,全力打好“三大保卫战”,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扎实推进铁腕治霾,力促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78天,比去年增加57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0.7%。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渭河渭富桥断面水质稳定达到考核要求。加强土壤污染监管,强化危险废物整治,医疗废物处置率达到100%。持续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及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整改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等600余个问题,国卫省级考核鉴定基本通过。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打造“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在行动”专访专栏,试点“一业一证”改革,探索建立投资项目审批会商制度,助力市场主体年均增长15.8%。率先实行“容缺审批+承诺制+并联审批”办理模式,在全市复制推广。与省内18个高新区实现162项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全面上线“渭南高新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网上事项可办率提高至96%。

七是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福祉有效增进。围绕“改善民生,建设幸福渭南”重点工作,全面部署推进医疗、教育、文体等社会事业。深入推进高新健康城市建设,加快白杨医院项目进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基本公卫服务能力。持续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加快第五小学、渭河学校扩建项目进度,补充一线教师98名。多维度下沉公共文化资源,举办“四进零距”文艺演出15场,放映电影240场次。全力保障十四运赛事顺利开展,推动渭清公园足球场按期建成,确保十四运男子U18足球赛事圆满成功。深入开展“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工作,以加强社区建设和健全群众自治为重点,全面推进小区“微自治”。聚焦民生短板,加快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城镇新增就业1510人,技能培训12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超过5万人,基金累计支出295.7万余元。聚焦特殊群体,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扎实做好残疾人保障和双拥优抚工作,发放残疾人补贴116万元、抚恤补助金324.6万元、优待金312.1万元。开展汛期受灾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580.2万元。完成“雪亮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信访、治安、消防等公共事业全面进步,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形势

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高质量发展。一是全球疫情影响仍在持续,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发展挑战交织叠加,稳增长面临压力不断加大。二是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完善,部分区域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三是区内建设用地存量有限,重大项目落地空间不足,土地要素保障难度加大。

同时,我区加快高质量发展也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因素。一是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叠加效应加速释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利好政策加快传导,必将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二是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我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重要依托。三是全市深入推进“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和“十项重点工作”,明确高新区发展定位,出台《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全区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四是全区装备制造产业高速增长,电子信息产业加快聚集,精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业短板不断补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三、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一)总体要求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定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市委主题实践活动为引领,持续落实“十项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推进工业倍增,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主要预期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1)经营总收入增长9%;

(2)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达到15%以上;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3亿元;

(6)区级财政收入完成2.65亿元;

2.创新发展目标

(7)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

(8)全区技术合同交易额1.1亿元;

(9)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

3.生态环境目标

(10)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与“十四五”目标相衔接;

4.民生保障目标

(11)城镇新增就业13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确定以上目标,既立足全区当前发展实际,也着眼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只争朝夕、埋头苦干,确保发展目标圆满实现。

四、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一要以工业倍增夯实发展基础,着力锻造主导产业大集群。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着力夯实产业基础,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能级。做优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依托中联重科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北人印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达刚控股渭南总部基地,不断提升本地产业配套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深化服务型制造应用,加快推进总部经济模式,聚力打造特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围绕动力电池、整车制造、电机电控等关键领域,加快天臣新能源、帝亚新能源等企业产能释放,提速越博动力、陕西进平等企业扩能,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推动渭化集团技改提升,加快推进精细化工产业提升改造,逐步延长产业链,向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强化产业培育,以3D打印专业化产业基地为依托,以木王科技、双盈电子为引领,加快增材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优化布局,逐步形成产业阶梯式发展模式。加快实施一批扩建、技改项目,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0家,力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

二要以科技创新积蓄发展动能,着力塑造创新驱动新模式。深度融入全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围绕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等关键环节,致力于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布局“秦创原”渭南高新区创新驱动平台,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借力引源”强化协同创新与校企合作,探索与省内外国家级高新区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深化与市内各园区产业合作。支持北人印机、木王科技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建立行业新型研发机构。“筑巢引凤”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创高科云谷建设进度,新增市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5家。强化异地孵化模式,加速钢研昊普、益信伟创等企业转化项目建设,助力科研成果转化再上新台阶。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重大技术成果引进等方面寻求突破,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认定省级瞪羚企业2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1亿元,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

三要以招商引资突出发展重点,着力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和两链融合,通过大数据选商、创新产业链招商等多渠道多形式精准发力,靶向招商,助推主导产业向全产业链、两化融合、绿色低碳方向集聚发展。着力招商环境优化和区域影响力提升,对照先进地区经验,提出招商引资政策建议,加快梳理优惠政策汇编,每季度组织开展招商活动6次,全年举办招商推介活动4场,全面提升招商引资竞争力。密切跟踪招商资讯,力促新型金属复合材料、年产6万吨铝合金型材等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全年招引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136亿元。着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聚焦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结构单一问题,加快融入主城区商贸业态,引导商业综合体、酒店业发展,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3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3亿元。依托自贸区协同创新区政策体系,加快建设综合保税仓,着力培育外贸新业态,紧盯双盈电子、明煌实业等外贸型企业,全年进出口额突破6.9亿元。

四要以项目建设提振发展动力,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聚焦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建立以一线包联为基础、以创新服务为抓手、以督导考核为导向的重点项目全流程管理模式,以高质量项目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理念,围绕《进一步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的5大方面20个领域,策划储备项目80个以上,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及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补足资金短板。持续优化完善“容缺审批+承诺制+并联审批+全程代办”办法,开展集中审批、上门服务等活动,力争省市重点项目审批手续一季度全部办结。健全要素保障,抢抓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机遇,提前启动规划调整、用地报批、征地拆迁,全力推进五八企服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创总部基地等81个新建项目前期工作,确保省市重点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达刚控股总部基地、瑞联原料药等尽快建成投产,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全年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0亿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

五要以生态文明改善发展质量,着力营造绿色文明新环境。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和“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高新”重点工作,持续打好“三大保卫战”,紧盯环境指标,强化科学研判,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启动实施第二污水处理厂、东排渠改造等生态治理项目,紧抓环保问题整改,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确保各项环境指标全面完成。坚持做好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广泛开展创文宣传活动,确保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进展顺利,着力提升森林绿地覆盖率,高标准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打破行业部门数据壁垒,建立“一证多项”自主指导快速办理,实时跟踪反馈成效,实现100%满意率政务服务。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加大营商环境宣传力度,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区”。

六要以城乡建设完善功能配套,着力创建宜居宜业新城区。以城市规建管“三四五”专项行动为统筹,持之以恒抓好城市品质提升。加快开展城市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实施完成黄河路、敬贤大街、新盛一路、崇业四路等道路排水及配套工程,打通敬贤大街、崇业四路等断头路。实施崇业路与敬贤街十字、乐天大街等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2个小区改造计划。稳步推进西庆屯整村搬迁,全力打赢棚改歼灭战。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运营,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体系覆盖率达到60%,全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85%。以“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工作为抓手,全面推行社区“微组织、微协商、微服务、微治理”模式,提升社区治理深度广度。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强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工作为引领,持续围绕脱贫成果巩固、产业振兴、深化改革等方面内容,加快推进美丽乡村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工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协同推进,全面升级,全力打造城市品位升级、乡村设施完备的渭南高新“硬环境”。

七要以保障民生实现发展共享,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以“持续改善民生,建设幸福渭南”工作为根本目标,持续聚焦疫情防控、医疗养老、教育文体等重点领域,优化公共服务,补齐民生短板,推进社会事业全面提标扩面。坚持不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强化“人物”同防、疫苗接种,全面推行渭南市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切实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持续推进健康高新建设,加快白杨医院建设进度,推动标准化疾控中心年内开工,逐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养老服务设施体系,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动第五小学、第三幼儿园、渭河学校扩建建成投用,确保第四小学、第四幼儿园、第三小学改扩建年内开工,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250个以上。围绕“加快文旅融合,建设华彩渭南”重点工作,加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持续开展“四进零距”文艺演出,打造3D打印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不断深化治安维稳五项工程,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全力做好信访维稳、消防安全、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构筑幸福、和谐、安全、稳定的现代城市新区。


附件:渭南高新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表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