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市乃至全省近年来工业发展最为艰难的一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全市工信系统认真贯彻中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融合、补短板、调结构、保市场、优环境各项工作,危中寻机、难中求进,奋力追赶超越,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059.28亿元,同比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7.96亿元,同比增长2.6%;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8.1%,高于省考指标35.1个百分点;技改占工业投资比重13.1 %,高于省考指标1.1个百分点。
今年1-4月,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较一季度回升6.8和3.3个百分点;4月份,全市当月工业总产值增速由负转正,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工业生产明显恢复。
总的来说,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五大亮点”: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双向发力”,民营经济发展“提效破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蹄疾步稳”,工业园区建设“欣欣向荣”,践行绿色发展“步履坚实”。
2020年发展目标是,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7%。非公占比达到49.5%,民参军企业总产值增速达到8%。
坚持多措并举实现目标:运行要“稳”。进一步建立健全运行监测机制,实现规上、规下工业企业监测全覆盖。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对策研究,出台调整工业稳增长措施,主动解决企业产品生产、物流运输、资金保障等方面问题。动能要“新”。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区域内新能源动力集成系统产业协同发展,招引越博动力总部落户渭南,建设新能源动力全产业链发展联盟。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生态,推进渭南西北氢能示范中心建设。加快渭南5G、数据中心等新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集聚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企业生态,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结构要“优”。要坚持去产能与产业升级相结合、降成本与完善支持企业发展政策举措相结合,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逐步降低对资源能源产业的依赖。着眼全省乃至全国产业配套,有效实现东部产业转移承接,做到一县一特色,助推全市工业协调发展。
紧扣“五个着力”:着力强化龙头带动,促进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行业龙头集聚,提升产业集中度,推动行业优化升级,形成集群式发展。着力培育新兴产业,瞄准新能源动力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中的旗舰型企业,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快推进新产业、新技术、新项目落地。着力加快技术创新,打造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创新发展名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建立创新研发平台,加快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深入推进新兴生态产业发展、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改造等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加速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进程,鼓励企业“上云上平台”,积极推动工业领域的5G应用试点,促进以“5G+”赋能的方式提升产业深度融合。
渭南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奋力追赶超越刻不容缓,全市工信系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面完成2020年工业经济各项任务目标,奋力谱写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