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高新区2024年工作报告
党 锋
同志们:
下面,我代表管委会,就2023年工作作以回顾总结,对2024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忙碌充实、克难奋进的一年,是改革创新、蓄势聚力的一年,是上下同心、稳中有进的一年。这一年,面对经济运行深度承压、矛盾风险交织叠加、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的复杂严峻考验,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聚焦“五个高地”建设,以主题教育凝心聚力,以开展“三个年”活动、发展“四个经济”统揽全局,以“再造一个新高新”的志向和气魄顶压前行、闯关应变,经济运行走出回升向好的坚实步伐,先后荣膺“全省真抓实干成效明显高新区”“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示范区”等荣誉。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99亿元,同比增长3%;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46.52亿元,同比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75亿元,同比增长1.4%;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5.39亿元,同比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6亿元,同比增长44.75%。
一年来,我们坚持兴产业、促升级,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把调结构、促转型作为主攻方向,推动“4+N”产业集群发展见势见效。中联重科产值翻番、突破50亿元,带动奥尔德、中挖等配套企业扩能提产,装备制造产值增长45%。陕西北人实现海外销售1550万美元、增长35%;帝亚一维首批整车7月出口越南,与东盟、中亚等区域国家签订出口订单超16万台,实现渭南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零突破;开沃新能源商用车出口订单达2.5亿元,经济外向度不断提升。陕煤启辰产能加快释放,年产3万吨矿用高分子材料产业基地、年产2万吨矿用无机材料生产线建成投产,陕西智拓获评省级增材制造“链主”企业。木王科技攻克“晶圆级测试用探针”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上市进程加速推进。瑞联原料药建成试产,天地人和、岳达生物申报两款1.1类新药,昆秦生物疫苗产业化基地填补了全省疫苗产业发展空白。
一年来,我们坚持抓项目、扩投资,发展动能加速集聚。始终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组织经济工作,聚力延链补链强链,出台招商引资“黄金12条”优惠政策,成功举办招商引资大会、第三届酵素健康产业博览会等,12名招商大使牵线搭桥,天使投资基金、增材制造创业投资二期基金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引领招商模式从行政招商向以商招商、从土地招商向基金招商转变。航空零组件智能化产业园、国德电气等28个、总投资634亿元的“大块头”项目相继签约或落户,白鹿严选直播平台建成运营,陕西精工新材料落地建设,招商项目的数量、质量、体量均创历史之最。强化“四个一批”项目全周期管理,73个省市重点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超3亿元。华尊装配式建筑当年开工、当年建成,陕煤高分子材料亩均投资强度超1000万元,中粮粮谷年产90万吨小麦加工项目制粉车间、研发中心主体竣工,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A区单体封顶并接受全市观摩。策划工业蒸汽、充电桩等亿元以上项目36个,公共停车位、公租房盘活等项目相继实施,直接融资规模突破40亿元,释放出改善供给、扩大需求、拉动增长、推动发展的“乘数效应”。
一年来,我们坚持强科技、激活力,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制定出台《智汇高新·产才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力创新主体培育,全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4家、省级上市后备企业5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97家,省级瞪羚企业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新建中创高科云谷等特色载体3家,3D打印科技企业孵化器荣膺陕西省科技企业A类双创孵化载体,跻身全省双创孵化行业标杆。组建秦创原“三支队伍”37支,其中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3支、“新双创”队伍5支、科技经纪人19名。组织陕西北人、中联重科等8家企业申报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市占比38%。申报国家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4项、省级42项、市级30项。“渭南高新区产教联合体”正式成立,中垦华山牧、渭南长安花分别获批2023年度省级、市级专家工作站。全年开发落实科研助理岗位29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8.5%,各项科技成果数量创历史新高。
一年来,我们坚持优服务、强保障,全力提升工作效能。以持续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为目标,坚持“围墙内的事企业做主,围墙外的事帮办代办”,创新设立企业服务中心,打出了企业家早餐会、“企业服务110”专线、“政银一窗通”、企业服务专员驻企、入企执法检查备案等系列组合拳,以“有解思维”化解企业关切的不动产分割登记、融资难等问题200余个。率先试点完成全市首宗“标准地+带方案”出让,实现“拿地发三证”,中粮粮谷、中垦乳业项目入选全省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典型案例。积极推进15项高频政务事项清单实现“一件事一次办”,13类57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全部下沉街社办理,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744户,办结各类行政审批事项2205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
一年来,我们坚持惠民生、增福祉,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紧抓城市品质更新提升,张西排洪渠修缮维护等5个海绵城市项目顺利建成,高新东路等4处内涝点完成治理,穆家路断头路如期打通,崇业路十字市政提升改造项目、乐天大街与崇业五路等5处平交口提升改造工程、敬业街110千伏渭开线迁改工程建成投用,信合家属院等3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穆屯片区、灵阳片区、庙南片区和红星、周家等安置项目有序实施,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创建纵深推进。聚力打造以温德姆酒店和中创CBD金融中心为核心的新兴商圈,郑家、大闵等3个“小而美”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初具雏形。信达宸院、珺睿府等3个“保交楼”项目如期交付,7个不动产“办证难”问题彻底解决,21个“三无”小区全面清零,物业服务费“一费制”政策平稳落地。常态化开展3.4万农户防返贫监测预警,一体推进“千万工程”和巩固衔接工作,厕所、污水、垃圾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成效显著,5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规模达1.35亿元。粮食保护和河长、林长、田长制责任不断夯实,河滩地退还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基本建成,市人民医院、市公卫中心、四小四幼等项目有序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初见成效,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形势总体平稳,债务风险有力有序化解。全面落实优抚政策,获评“陕西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一年来,我们坚持强改革、提效能,优化提升管理体系。按照“精简、高效、务实、大部门制”的原则,全面完成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小管委会+大公司平台”专业化运作模式,系统重塑高新区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实行大部门、综合性、扁平化管理,设立10个工作机构、2个园区管理办公室、4个所属事业单位和2个派出机构,较改革前压缩单位39个,实现机构“强身瘦体”。探索人事“双轨”管理运行制度,推行全员聘任制,通过岗位竞聘、组织任命、双向选择、人员转岗等方式调整领导干部10批次418人,干部干事创业活力迸发。深化区属国有公司改革,成立渭南高新投资发展集团,择优配备59名专业干部,形成“1+8+9”三级架构,成功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全面加强干部作风能力建设,制定印发《渭南高新区重点工作平时考核“奋飞奖”“鸵鸟奖”评定办法》。聚焦“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双向提升,选派9名干部到国家部委、省外经济活跃地区或省、市级相关部门挂职或跟班学习。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内容为重点培训2000人次,全区上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回顾这一年,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目标定位越来越精准、工作基础越来越坚实。各项工作之所以在克难中奋进、在巩固中提升,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关键在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力量源于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企业家、创业者、劳动者的拼搏奋进、苦干实干。在此,我代表管委会,向奋战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广大党员干部,向离退休老干部,向所有关心支持高新发展的各界人士、广大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主要经济指标不及预期、产业集聚发展水平不高,全市贡献带动水平还不够;一些招商项目招而未落,一些重点项目开而缓动,一些市场主体信心不足,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全区债务风险、大气污染治理问题、房地产领域矛盾、安全生产隐患较为突出;个别干部担当精神不足,大局意识不强,集中精力抓落实的质效不高,会多文多、等靠推拖以及消极“躺平”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后奋楫笃行再出发的突破之年。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四个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全力以赴抓项目、稳增长、防风险、促发展,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建设“五个高地”,全面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全区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区级财政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12.5%。
做好今年工作,重点要抓好以下十件大事:
一要在下好招商引资“先手棋”上狠下功夫。把招商引资作为做大经济总量、做优发展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坚持运用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提升招商引资的精准度有效性。各区级领导、各部门、各街办,要围绕加快构建“4+N”现代产业体系,认真梳理强链补链延链需求,紧盯中省龙头企业和行业骨干链主企业,坚持每月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走出去”敲门、“精准化”招商,全年至少招引30亿元以上项目1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同时,要把落地率、投产率、入库率等作为硬指标,定期研究、部署、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切实做到项目、资金、人才一同引,规则、管理、标准一并抓,全力推动招商引资项目由“纸面”落“地面”、从“签约”变“履约”。
二要在牵牢项目建设“牛鼻子”上狠下功夫。元旦收假第一天,省、市就召开了2024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再次发出了大抓项目的动员令。高新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要充分发挥好项目建设“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前期,我们对今年的89个重点建设项目和19个重点前期项目建设任务进行了分解,各包联领导、包联部门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审批手续一季度全部办结、上半年全部开复工。对包联部门收集反馈的企业诉求,发改部门要及时梳理汇总,分门别类交办牵头业务部门,行政审批、土地规划以及征迁、财政等部门要主动认领、限期办理,督查室要跟踪督办、一抓到底,确保影响项目建设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另外,去年我们进行了统计修基,给今年指标增长留出了很大空间,发改及各包联部门要逐月逐项目跟踪摸排,帮助企业打消思想顾虑、收集整理凭证、规范统计台账,切实解决数据漏统、漏报问题,确保“颗粒归仓”,推动项目建设量质并进。
三要在夯实产业发展“压舱石”上狠下功夫。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出台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我们要把传统制造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基底,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加快补短板锻长板,推动传统产业“化点成珠,串珠成链”。要严格落实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大力支持中联重科、日丰管业等龙头企业扩产扩销,紫兆装备、中垦乳业等中坚力量做大做优,积极推动北人印机、科赛机电等争创行业领军企业,更好的发挥重点企业挑大梁优势。要以白鹿严选等直播电商为突破口,结合华山牧、长安花等特色工业品,依托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申华汽车城等现有商圈,完善商业配套设施,建设综合性消费中心,打造新型多元商贸业态,加速拓展释放消费潜力。
四要在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上狠下功夫。切实用好秦创原(渭南)创新促进中心等创新平台以及自贸区协同创新区金字招牌,多元多点布局搭建创新孵化平台载体,加速推进3D打印和酵素城高能级“孵化器”建设,全力筹备承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双中心”落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八大行动”,积极协助企业争取中省市政策支持,提升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能力。强化企业为主体的集成创新,大力推动益信伟创、木王科技等科技型企业“登高、入规、晋位、上市”工程。鼓励骨干企业、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一体推进研发深化、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切实将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五要在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上狠下功夫。去年,我们通过设立“企业服务110”热线、推行企业服务专员制度等,推进服务集成优化升级,得到了广大企业大力点赞。但是,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要坚持以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为导向,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放管服”改革,健全重点项目“告知承诺+并联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模式,进一步压缩项目审批手续办理时限。全面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迭代升级“秦务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入开展“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行从土地招拍挂出让到开工建设“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承诺、一次性办结”,着力建设一流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推动服务企业由“保姆式”向“亲人式”转变,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六要在打好财金联动“组合拳”上狠下功夫。在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财政部门要挖掘税收增收潜力、调整支出结构,并积极对接金融机构,撬动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各个重点领域。高新集团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优势,紧盯增发国债、专项债券等政策动态,高效盘活国有资产,全力争取资金支持,为实体经济赋能,实现“1+1>2”的效果。要积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面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线上贷款系列产品,提高中小微企业获贷率、首贷率和信用贷款比率。
七要在构筑引才留才“强磁场”上狠下功夫。实现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最重要的是创造条件实现产业链与人才链的高度契合。要以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基础,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技能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3个专项人才队伍建设,下大气力解决人才政策与产业发展紧密度不够、人才创新创业难等问题。同时,落实好各级各类人才政策,及时兑现人才补贴、奖励,解决好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需求,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人才愿意来、愿意留。
八要在扮靓宜居宜业“新颜值”上狠下功夫。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大胆借鉴发达地区和兄弟县市城市建设的经验,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新区。一手抓“面子”,结合主城区“一河两岸”城市格局,匠心建设、精细管理,扎实实施好海绵城市建设、道路绿化提升等87个城建项目,全方位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扮靓城市颜值,实现一路一景、绿林影映;一手抓“里子”,网格化推进市容市貌整治,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打造全市最干净、最美丽城区,擦亮文明底色,让近者悦、远者来。
九要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上狠下功夫。把持续办好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作为庄严承诺,月督查、季通报、年考评,确保高质量落实到位,做到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切实把“民生账单”变成“幸福清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好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强化稳岗就业、产业帮扶、社会帮扶,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坚持以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为方向,加快建成第四幼儿园、第四小学和市公共卫生中心、白杨医院等,完善生育支持、普惠托育、住房养老等政策落实机制,下茬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十要在紧盯重点领域“防风险”上狠下功夫。聚焦“攻坚第二年、全力争进位”,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时段,完善和落实闭环管控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生机盎然。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针对房地产、金融债务、安全生产、信访稳定、意识形态等领域,量身定制应急预案、处置办法,增强风险防范的实效性系统性,做到风险隐患常排查、早发现、快化解,牢牢守住安全稳定的底线红线,稳稳托住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三、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重任千钧惟担当。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切实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一要对标对表、强化忠诚担当。持之以恒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对标对表“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等要求,紧跟上级决策部署,紧扣人民群众关切,紧盯发展目标任务,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抓落实促发展。把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主线贯穿始终,更加主动融入省市发展布局,全力以赴推进法治高新、高效高新、清廉高新建设,全面提升谋划发展、推动落实、保障民生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真抓实干、提升工作效能。成绩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也不是“秀”出来的,更不是“等”出来的。当前,个别部门单位看似合二为一,初步完成了物理整合,但实际上还有貌合神离、若即若离的现象,还没有真正形成化学反应;还有个别同志看似忙忙碌碌,但实际工作凌空蹈虚、蒙混过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创建、大气污染治理等工作中,行业部门、属地街办思想认识不清、相互配合不力、主体责任不实,经常被督查、被通报,天天整改,日复一日。对此,要砥砺知重负重、真抓实干的强烈担当,保持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劲头魄力,践行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的落实状态,勇于攻最险的山头、啃最硬的骨头,做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实干家,紧抓快干、真抓实干,在推动落实中干出实绩,在破解难题中攻城拔寨,在迎难而上中稳步前行。
三要靶向施策、改进工作作风。要加强集中性纪律教育,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持续精文减会提效,发管用的文、出能落地的政策。特别是针对个别党员干部存在的遇事拖延、办事拖拉等工作作风问题,要找准病灶、开出良方、猛药去疴,重拳整治“四风”顽疾,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确保中省市及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要持续用好“四下基层”工作经验,倡导全区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注重调查研究,常坐群众家里的小板凳,常走群众办事的泥泞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末端发力确保终端见效。
四要心存敬畏、永葆清廉底线。全区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要持续加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堤坝,破“潜规则”,防“小圈子”,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触碰底线、不逾越红线,心无旁骛履职尽责,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要树牢过紧日子的习惯和意识,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大对资金资源密集领域的监管,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企业的“稳日子”、群众的“好日子”。
同志们,使命呼唤担当,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工作要求,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