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正文

渭南高新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

来源:渭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布时间:2013-03-12 09:47
  一、2012年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是我区深入推进“以升促建”、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取得更新成果的一年。面对后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和诸多困难,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发展定位,围绕科技部“一项行动、两项工程”具体要求,突出“环境立区、产业强区、创新活区、和谐兴区”四大主题,做大优势产业、强化科技创新、加快城乡统筹、优化投资环境。全年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辐射带动和引导示范作用增强。
  一是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主要指标稳健增长。按照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发展要求,强创新谋发展、优结构促转型、提效益转方式,推进项目建设,狠抓工业扩能,全力招商引资。全区经营总收入实现200亿元,同比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50亿元,同比增长35%,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户。生产总值达到85亿元,同比增长24%(可比价)。区级财政收入完成2.06亿元,同比增长28.5%。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317元,同比增长17.3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16亿元,同比增长38%,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户。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企稳向好的势头,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
  二是产业聚集能力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围绕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创新要素,创建区域品牌,营造市场优势。以渭化集团、中联重科为龙头的精细化工和装备制造产业提速增效,实现产值11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支撑带动作用明显;以渭南光电、海泰电子、舜天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瞄准重点区域、围绕重点行业、面向重点企业,充分借助“西洽会”、“厦洽会”等会展平台,积极参加陕粤港澳经贸合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上门招商,全年成功引进了湖南中钢等13个项目,实际到位资金39.5 亿元。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完善前期工作,主动衔接汇报垃圾填埋、污水配套、公安技侦、退耕还林等项目,累计争取资金2738万元。落实工业保增长政策,争取政府贴息和产业引导资金3283万元,带动渭南光电、纽兰德实业、秦亚印刷等企业技改投入2亿元以上,实现新增产值突破10亿元。
  三是科技创新活力显现,企业主体优势凸显。切实兑现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召开首届科技创新奖励大会,对辖区14家科技创新突出企业和24名高层次人才表彰奖励1040万元,激发了全区科技创新活力。全年申请专利150件,申报各类科技计划25项,争取科技专项520万元,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达到2761万元,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304万元,新增企业技术研究中心3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金钼化学分公司钼酸铵WAR新工艺研究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人印机AZJ无轴传动凹版印刷机研发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生产力促进中心与交大合作共建成套装备制造服务外包平台并网运行。组建了科赛机电、中联重科土方机械和利君—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中医药3家专家工作站,渭南光电国家绿色照明教育示范基地成功获批,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日趋凸显。
  四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工业投资规模扩大。围绕抓紧开工、抓快建设、抓好协调三个环节,始终坚持项目前期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一对一包联、阶段工作任务跟踪督办问责,严格落实季度绩效考核、年终综合考评奖惩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全区上下抓项目、优环境的服务意识。主要领导深入一线、现场办公,督促协调项目用地清表、水电接引、环境保障等实际问题,确保了中联二期、渭南光电、纽兰德实业等续建项目顺利投产,促进了中联三期、湖南中钢、重装输送带等新建项目快速建设,推进了成都中挖、皇牌制剂等签约项目全面开工。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1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18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1亿元,占全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75%,项目建设季度讲评连续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
  五是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建设明显加快。通过财政投入、信贷融资、经营城市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大力实施路网延伸,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新建道路8.9公里,城市道路总里程达到53公里。中心广场建成开放,华山大街、园区东路、310国道配套工程全面竣工,新区东路北段、胜利大街开工建设。新建改造供水管网2.9公里,铺设排水管网19.8公里。同步推进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不断提升宜业宜居城市形象。按照“一街一景观,一路一灯型”规划,安装路灯311杆,整修铺设人行道1.6万平方米,新建道路绿地面积6.4万平方米,城市绿地面积总量达到29.94万平方米。及时增设红绿灯道路安全标志和环卫工人临时休息站,组织沿街企事业单位实施庭院绿化、楼体亮化工程,营造良好的生态美景和生活环境。
  六是民生工程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始终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创优教育品牌、突出社会保障、重视食品药品监管。渭南高级中学补习学校建成投用,高新中学、高新一小和中心幼儿园进度加快。城改安置取得实质性进展,郑家、大闵、白杨新区建成入住,王贺、张东新区建设快速推进,红星新区完成方案调整。当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73套。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全年转移富余劳动力6700人,城镇新增就业213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新农合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基本养老保险扩面人数631人,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发放城镇低保资金122.55万元、农村低保资金162.2万元,发放失地农民养老补助3641人830万元。完善区、办、村、组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药品配送率、使用率位居全市前列。推行“一专四员”监管机制,加大食品药品监督检查力度,开展餐饮行业量化分级和食品流通行业评星达标活动,积极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街,全力打造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区。全区安全生产形势良好,社会和谐稳定。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经济形势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发展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科技创新基础薄弱。科研机构数量少,企业科技人才不足,研发能力有限,高技术服务业滞后。二是区内配套设施仍需完善,综合承载能力还需提升,产业亟待专业化配套。三是部分在建项目未能如期完成建设内容,土地闲置与半闲置问题突出,工业用地不足。四是经济总量偏小,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少,服务业发展仍不够活跃,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加之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出口和投资需求放缓,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剧,诸多不利因素短期内难以消除。
  同时我区加快发展也面临诸多有利因素。一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将为我区跨越发展提供更多政策支持。二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区域间的经贸合作将会进一步扩大,将为我区融入并参与区域分工协作和承接产业,提供更多信息、资金和人才资源。三是陕西“东大门”建设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规划的快速推进,将为我区加快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多重政策叠加机遇。四是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品牌优势,必将吸引省内外科研成果、领先技术、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五是中联配套项目快速实施,青岛中青林等一批项目陆续开工,万达国际等综合开发项目全面启动,交大科技产业园、碧桂园等项目年内落户,必将壮大工业规模,提升服务业层次,增强内生动力。
  三、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一)总体要求
  201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创建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目标要求,坚持“开放、诚信、创新、高效”的发展理念,着力实施“四个三工程”,切实提升全区规模竞争力、创新驱动力、空间承载力和整体推动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二)主要预期目标
   1、经济目标
  (1)经营总收入增长30 %,实现260亿元;
  (2)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3%,实现200亿元;
  (3)生产总值(GDP)增长23%,达到100亿元;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完成105亿元;
  (5)区级财政收入增长21.6%,达到2.5亿元;
  (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完成22.5亿元;
   2、创新目标
  (7)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4000万元;
  (8)全区技术合同交易额300万元;
  (9)申请各类专利突破200件;
   3、环境目标
  (10)万元GDP能耗下降4.4%;
  (11)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
  (1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6%;
   4、民生目标
  (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达到28400元;
  (14)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15)新增保障性住房开工量500套。
  预期目标既与“十二五”规划充分衔接,又关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并兼顾区域发展基础,符合新形势新时期我区所处区位条件、空间环境的特点优势和加快发展、急速跨越的客观要求。全区上下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四、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一要抓工业提质量,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坚持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全力促进中联重科工业园快速发挥效益,加快建设北人印机绿色印刷机械产业园,持续推进青岛纺机渭南工业园,抓紧实施渭临精细化工园,努力创建中国绿色照明教育示范园,着力在扩大增量、做好存量、提高质量上实现突破。依托京华机电等企业加快建设标准化厂房,吸引聚集一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类中小企业入园。提升中小企业产能规模,推动明煌实业、富士特机械等企业投产运营,促进区内企业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向“专、精、特、新、优”方向发展,培育12户成长型小巨人企业,促进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支持渭化集团、金钼股份、中联重科等企业释放产能,督促渭南光电、西部重工等企业达产达效,培育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1户,30亿元以上企业2户,5-10亿元以上企业8户,亿元以上企业20户,确保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鼓励企业扩能技改,加强引进核心技术,聚集高端人才,创新管理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力争10种产品获批中省名牌。组建高新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心,支持北人印机开展上市评估,督促沃泰科技加快股份改制,指导八鱼油脂发行集合债券,协调舜天能源完成资产重组,引导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二要抓科技促创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修订完善《渭南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出台《渭南高新区自主创新奖励办法》,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创投风投、商业银行等投融资机构参与科技创新合作,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产品有效对接,带动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支持渭南光电创建省级LED重点实验室和LED产品检测中心,协助北人印机创建国家级印刷包装工程技术中心,鼓励神州德信联合北京同仁医院共建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设备重点实验室,指导中联重科、渭化集团等优势企业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促创业孵化基地综合服务楼建成投用,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全面开工建设,督促钼产品检验中心、煤质检测中心加快建设,搭建服务外包平台,筹建渭南科技资源大市场,加快构建区域技术创新服务链。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全年计划申请专利突破200件。全力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组织纽兰德实业、沃泰科技、木王科技、量子高科等企业积极申报,争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0户以上。加强校企联合、校地联姻,建立创新创业人才信息共享机制,加快实施“五大重点人才工程”,着力推进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三要抓招商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总结招商成功经验,借鉴兄弟园区大项目招商有效做法,围绕主导产业延伸配套,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协作能力强、产业耦合准的大项目入区建设。积极推行中介招商、顾问招商,广泛搜集信息资源,争取科研机构、企业总部落户我区。依托企业科技招商,借助孵化基地定向招商,更多地吸聚优质资本、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以国际会议中心及市民广场为辐射源,加大对金融保险、风险投资、科技中介、会议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力度,争取引进一批品牌超市、连锁酒店、高档餐饮等城市综合体项目,打造功能完备、设施一流的中央金融商务区。尽快落实华润集团、上海亿丰、碧桂园等品牌企业入区投资,壮大三产服务业规模,依托工业与服务业共同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力争年内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到35亿元。
  四要抓项目争资金,拉动经济稳步攀升。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区工作第一要务,坚持重点项目领导包联制度,健全沟通协调机制,纵向职责明晰、横向通力合作,增强项目建设的统一性与协调性,凝聚我区招进客商、抓好进度、建成项目的干劲。着力推进青岛中青林、中联四期特大挖机、万达国际、中联配套小区等新建项目全面开工;积极督促中联三期推土机、湖南中钢、重装输送带、成都中挖等续建项目年内建成投产;重点协调渭化甲醇后续产业延伸、精细化工园和交大科技产业园等前期筹备,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准确把握中省政策,深挖工业、城建、民生工程项目源,科学策划包装项目,争取资金2亿元以上;密切联系金融机构,发挥威楠公司平台作用,推进城投债券发行,落实投资发展资金5亿元以上,激活带动民间资本投入,确保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全面完成。
  五要抓基础强功能,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拓展“四纵五横一绿环”新区框架。全力推进朝阳大街西延、胜利大街、广场东路、新区东路北段、中联南街等道路工程;开工建设西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和污水二期工程,提早谋划污泥处置、垃圾渗滤液处理等项目前期,优化调整电力配套设施布局,督促国际会议中心年内建成投用。继续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和“小机构、多功能、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切实兑现“政府处处不在处处在”社会承诺,打造诚信高新。积极推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抓紧北京聚龙天下、工信部智慧产业园等项目洽谈落户,逐步建立互联互通、便捷高效的城市管理模式,打造智慧高新。高标准实施街区景观、社区庭院和企业场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集中开展市容市貌、扬尘抛洒、噪音污染、建筑工地等专项整治,巩固创卫成果,加快创文步伐,打造美丽高新。
  六要抓环保降能耗,打造生态文明新区。以宜业宜居为目标,着力打造生态文明新区。推行项目入区环评节能前置审查,实行入区项目节能环保一票否决制,从源头降低能耗增长和环境污染压力。全力推进污水提标改造工程,启动实施西区入渭湿地项目建设,督促渭化集团实施循环水综合利用、锅炉风机节能改造、生产工艺乏汽回收等工程,确保全区能耗指标持续下降,单位GDP能耗降低4.4%。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落实13户重点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废水、废气、废渣的动态监控和综合治理,确保年内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等环保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加大节电节水宣传力度,增强居民低碳环保意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森林碳汇率,有效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加快推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低碳园区创建步伐。
  七要抓用地盘存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按照“管控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和“北扩、西联、中提升”思路,积极推行项目用地精确定量、规划核准前置评议制度。加大土地执法力度,依法清理闲置、半闲置项目用地。采取兼并重组,引进先进生产要素,有效盘活存量用地,向优势项目、优势企业提供用地保障。尝试采用“亩均税收、亩均销售”等指标对企业用地重新核定,激发企业挖潜增效。争取“渭临经济协作区”具备承载大项目落地基本条件,力争年内1-2户企业落地建设。以渭南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为契机,谋划北扩新区建设思路,切实加强与周边县区沟通衔接,大胆探索以飞地经济联盟为主的区域合作、互利共赢发展模式。
  八要抓城改惠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坚持政府安置、村组与开发商联合改造双轮驱动,加快红星、张东、王贺等城改进度,全面启动张西、穆屯、桥村、灵阳和西庆屯整体搬迁,全力推进16个城中村改造工程。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加快高新中学、高新一小和王贺幼儿园建设步伐,改善办学环境,实施“双高双普”,提升教学水平,力创品牌名校。联合区内企业建设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工程,年内新增保障住房开工量达到500套。继续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改善辖区群众生活水平。深化基层医疗卫生和食品药品安全体制改革,加强白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规范化运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创建卫生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区。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内。增设社区文化休闲场所和体育运动设施,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卫生防疫等应急保障体系,加强安全防范和治安管理,确保平安建设“两率一度”大幅提升。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努力化解积案,深化“三无”创建活动。着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成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