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正文

渭南高新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发展建议计划

来源:渭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布时间:2012-02-23 08:51
  一、2011年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创建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的起步之年。全区上下按照“四位一体”战略要求和“以升促建”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创新活区、环境立区、产业强区、和谐兴区”四大主题,立足“现代化城市新区”和“技工贸型高新区”功能定位,完善创新体系,壮大特色产业,统筹城乡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全年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辐射带动和引导示范作用明显增强。
  一是经济指标稳步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主抓工业扩能,激活创新动力,力促项目建设,大力招商引资,经济总量持续扩大,运行效益明显改善。全区经营总收入实现148亿元,同比增长45%。工业总产值完成113亿元,同比增长4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11亿元,全年新增规上企业5户。生产总值达到65.1亿元,同比增长24.1%(可比价)。区级财政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54.7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950元,同比增长1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7亿元,同比增长24%。
  二是工业经济优势突出,三产发展初具规模。以渭化集团、金钼股份、中联重科、北人印机等企业为代表的精细化工和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产值9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4.1%,支撑带动作用明显。以海泰电子、舜天能源、重装光电等企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壮大,园区产业发展逐步特色化、集群化。服务业迅速发展,利君首座等高档楼群开盘,带动商务酒店、餐饮娱乐、零售网点等场所数量增多,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到16户,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2亿元,同比增长17%,占经济总量比重达到25.6%,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三是科技政策日趋完善,创新能力快速提高。出台了《渭南高新区推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渭南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规划(2011-2015)》和《渭南高新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设立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和人才奖励基金,支持科技创新工作。全年申报专利53项,申报各类科技项目27项,争取科技资金813万元,其中成套装备生产服务外包支撑平台和环保型卷筒凹版印刷机研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埃德鲁机电、秦亚印刷、青锋科技等3家企业完成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10家;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达到2311万元,其中财政科技拨款241万元。启动创业孵化基地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两大平台建设,引进钼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和煤质检测分析中心项目,区域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四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发挥新型招商体制优势,开展全员招商活动,借助“西洽会”、“民博会”、“厦洽会”等会展平台,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上门招商,全年成功引进了沃泰科技、重装输送带等17个项目,合同引资53.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46%。争取公租房中央补助资金2100万元,标正农化等6户企业争取产业引导和贴息资金1453万元;积极联系金融机构,为秦亚印刷、木王科技、沃泰科技、舜意车业等10余户中小企业争取信贷融资3400万元。建立以主管部门牵头抓总、包联部门负责落实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切实兑现绩效奖励。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一线、现场办公,督促协调项目用地清表、水电接引等实际问题,促进重点项目加快进度。年内先后4次组织1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推进了明煌实业、纽兰德石油工具等项目快速开工,全年在建项目达到53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86亿元,同比增长22.24%,其中2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2亿元,位居全市前列。
  五是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全年投入8837万元,完善了水、电、路、气、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等城市配套功能,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新建道路3.5公里,石泉路、恒通东路、310辅道南段等道路建成通车,城市道路总里程达到40.9公里。新建改造供水管网6.94公里,集中供热正式投用,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启动,中心广场建设稳步推进。实施城市亮化、绿化和美化工程,安装各种路灯158杆318盏,整修铺设人行道2.9万平方米,栽植行道树1709棵,新增绿化面积87.72万平方米。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健全了环卫管理长效机制,增配了卫生保洁人员,实现了清扫保洁全覆盖,创建“国卫”工作率先完成。
  六是社会事业保障有力,城乡统筹加快发展。按照“农村变社区、农民变市民、三年全改造”的总要求,制订出台《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指导城改工作全面启动,9个城中村完成规划编制,其中郑家、大闵、白杨、张东、红星等5个新村建设快速推进。当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200套。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全年转移富余劳动力5180人,城镇新增就业2097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累计发放城镇低保资金84万元、农村低保资金206万元,为3044户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发放养老补助金476.6万元。崇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新二路、金城、商城等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投用,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形成,农村基层药品三统一实现全覆盖。万元GDP能耗下降4.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以内。安全形势良好,社会和谐稳定。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经济形势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加快发展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创新基础薄弱。服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实力弱。二是经济总量相对偏小、结构不优,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三是发展活力仍显不足,体制、机制和管理上有待进一步创新。
客观分析经济形势,挑战与机遇同在。一是宏观经济形势较为复杂,受欧美债务危机影响,国内出口和投资需求面临下行压力,大多数投资者持币观望,投资信心有所下降。二是区内产业用地与空间容量日益紧张,大规模投资项目入区难。三是融资平台不健全,融资手段单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区加快发展也面临诸多机遇:一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为我区发展提供更多政策支持。二是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和西咸新区快速建设,将为我区融入并参与区域分工协作和承接产业,提供更多信息、资金和人才资源。三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陕西“东大门”建设,将为我区加快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四是市委市政府支持高新区“北扩、西联、中提升”发展战略,将为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更加宽松的空间优势。五是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品牌优势,必将吸引省内外科研成果、领先技术、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六是中联二期塔机、青锋科技产品优化、北人柔印机产业化等项目快速实施,青岛中青林、成都中挖、中联配套等项目入区建设,陕煤LED、舜天能源等项目投产达效,必将壮大区内装备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规模,提升经济持续增长内生动力。
  三、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一)总体要求
  结合“十二五”规划,201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位一体”战略定位,突出“环境立区、产业强区、创新活区、和谐兴区”四大主题,紧抓机遇、凝心聚力,调整招商引资思路、破解项目建设难题,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三产拉动,加快城乡统筹、实现城改突破,构建关-天东部产业聚集基地、科技创新高地和文明绿色新区,打造引领陕西“东大门”建设的强大引擎。
  (二)主要预期目标
  201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增速超过30%,力争达到35%。
  1、经济目标
  (1)经营总收入200亿元,增长35%;
  (2)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增长30% ;
  (3)生产总值(GDP)85亿元,增长30%;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增长15%;
  (5)区级财政收入1.85亿元,增长36% ;
  (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3亿元,增长25%;
  2、创新目标
  (7)科技研发投入(R&D)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5%;
  (8)财政科技投入占全部财政支出比例达到1%;
  3、环境目标
  (9)万元GDP能耗下降4.3%;
  (10)新增绿地面积6万平方米;
  4、民生目标
  (1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3340元,增长17%;
  (12)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上述目标,既体现了创建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发展需要,又符合我区总量赶超、质量提升的客观要求,全区上下要凝心聚力、转变思路、创新工作,确保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四、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一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产业发展特色化、集群化,抓存量扩规模、抓增量促达产,支持渭化集团、金钼股份、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扩规提效,督促量子高科、渭南光电、美国空分、舜天能源等建成企业达产达效,协调纽兰德、明煌实业、秦亚印刷、沃泰科技等中小企业投产运营,确保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45亿元。依托城市新区功能定位,重点发展以仓储物流、现代商务、中介咨询、休闲娱乐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推动渭南国际会议中心建成投用,督促天久一品、秦渭美林郡、西海学府花园等房地产项目快速建设,启动中心区CBD楼群整体规划开发,着力引进红星美凯龙建材家居大型卖场和知名品牌商贸企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档次,打造渭南高端消费集中区,扩大三产发展规模,努力实现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二要健全服务体系,提升创新实力。快速推进创业创新孵化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钼产品检测检验中心、煤质检测分析中心等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创新政策激励作用,支持北人印机组建软包印刷设备研究院、创建国家级印刷包装工程技术中心,打造印刷包装特色产业基地。鼓励渭化集团、中联重科、八鱼油脂、标正农化等4户企业建设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提高区内关键技术研发和高端产品开发实力。全力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组织渭南光电、纽兰德实业、沃泰科技、木王科技、量子高科等企业积极申报,力争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户。引导科赛机电、海泰电子、舜天能源等3户民营企业进入新三版上市融资。支持区内中小型科技企业与省内高校院所加强合作,联合申报科技项目,有效对接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产业融合。
  三要调整招商思路,壮大产业规模。修订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把招商方向放在引项目、引技术、引人才、引资金上,把招商重点放在引进总部经济和商贸服务业上,把招商项目放在主导产业链延伸配套上。强化部门招商意识,大力推行全员招商,广泛搜集信息资源,争取科研机构、总部经济落户我区。依托企业科技招商,借助孵化基地定向招商,更多地吸聚优质资本、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加大现代商务、品牌商业、仓储物流和金融保险的招商力度,不断扩大招商成果。尽快落实青岛中青林、成都中挖、湖南中钢等项目入区建设,壮大产业聚集规模,力争年内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到20亿元。
  四要大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动力。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区工作第一要务,坚持项目建设包联责任制,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全力保障环境。重点推进重装输送带、渭化甲醇罐区、泰和机电、中联配套等新建项目快速开工,积极督促中联塔机、金钼扩能技改、明煌实业、舜意车业等续建项目建成投产,扎实做好西区生活垃圾填埋场、西庆屯村整体搬迁、污水二期及污泥处理等项目前期工作。策划包装一批商贸物流、综合开发项目,充实项目储备,加快推介招商,保障项目建设接替有序。重点围绕落实中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深挖企业技改、自主创新和城建、民生工程项目,争取中省政策资金扶持,带动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确保年度投资任务圆满完成。
  五要完善功能配套,强化城市管理。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开工建设胜利大街、朝阳大街西延(临潼段)等道路排水工程,全面完成310国道改线配套工程,力争年内中心广场建成开放,积极实施延伸路网给水、排水、供热、电力、燃气、通讯、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健全完善公交线路站点,提升公共设施承载能力。切实提高市政综合管理水平,维护保障配套设施正常运转。加大建筑工地监管力度,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扩大综合执法巡查范围,集中开展市容市貌、工地扬尘、噪音污染等专项治理行动,巩固创卫成果,营造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六要注重集约用地,拓展产业空间。加强土地执法,盘活闲置用地、“腾笼换鸟”,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确保大闵、郑家、白杨等安置小区顺利入住,督促红星、张东、张西等安置新村快速建设,完善其余行政村城改规划,整合现有土地资源,为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着力推进“渭临经济协作区”实质性建设,尽快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重大问题深入沟通和有效对接,以朝阳大街西延工程为突破,以渭化精细化工产业园为载体,力争年内跨区域合作取得实效。积极谋划北扩新区建设思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七要加强节能减排,力促创模达标。强化节能环保意识,严格执行项目环境评价和节能评估,实行入区项目节能环保一票否决。鼓励支持渭化集团实施生产工艺节能技改,确保全区能耗指标持续下降,单位GDP能耗控制在4.3%以内。大力开展节电节水宣传,增强居民节约意识。引导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废水、废气、废渣的动态监控,督促渭化、金钼等企业实施氨氮综合治理项目,有效控制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合物等排放量,督促污水处理厂加快提标改造工程实施,及时检测污水处理达标排放,不断提升城市环保公众满意率,加快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步伐。
  八要保障民生权益,营造和谐氛围。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启动实施高新中学、高新一小、渭化小学和王贺幼儿园等“三校一园”改扩建工程,加快高级中学教学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办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支持鑫汇纺织、渭南光电、达士奇家纺等企业建设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工程,新增保障住房500套,确保年内开工量达到1700套。完成失地农民培训就业1000人次以上,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达到2000人以上。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基层卫生机构规范服务,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文化娱乐活动,增设社区体育运动设施和文化休闲场所,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健全完善公共安全、卫生防疫应急保障体系,强化安全生产、治安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妥善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