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正文

渭南高新区2010年工作要点

来源:渭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布时间:2011-10-09 01:34
2010年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环境立区、产业强区、和谐兴区”三大主题,结合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省环保模范城市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以创促建,着力在完善新区功能、落实重点项目、保障改善民生、区域战略合作等方面实现突破,强化在全市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亮点。
全区经济增速达到30%以上。
  ——技工贸总收入100亿元,增长39.86%;
  ——工业总产值65亿元,增长30%;
  ——区内生产总值45亿元,增长2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增长33.3%;
  ——财政收入9000万元,增长15%。
  实现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亿元,争取中省资金2000万元。
  一、提升创业创新能力,确保申报晋级成功
  精心做好申报准备。积极协助专业公司扎实做好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情况汇报,分门别类抓紧完善升级补充资料。对照国家级高新区的新指标体系要求,逐项分解予以落实。邀请专家、学者集思广益,搞好区域战略规划的研究与咨询。密切同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联系,及时掌握申报晋级资讯。以主动、灵活的方式借势借力,争取上级对高新区申报晋级工作更高层面的协调和更为有力的支持。
建设创业服务平台。适应晋级需要,加快完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成立高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背靠政府、面向企业做好双向服务。强化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相关咨询与服务。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利用政府优势,整合投资资源与项目资源,积极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
  全面提升科技水平。贯彻《渭南市十百千人才工程实施办法》,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依托渭南市与西安12所高校共建高新区平台,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对接与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积极协助企业申报火炬计划,落实科技三项经费。努力争取国家技改贴息资金和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鼓励优势企业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强化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区内高新技术份额,带动产业结构上档升级。
  二、壮大特色产业规模,扩张园区经济总量
  把握招商引资重点。依托区内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积极吸纳产业链配套项目,重点引进支撑带动作用强的装备制造业大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引进以房地产业为龙头的三产项目。突出做好中联重科配套工业园、海泰医药产业园、柔性太阳能电池等项目的跟踪落实。扎实做好项目储备、策划、包装和申报工作,全方位争取上级资金。
  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坚持全员招商和专业招商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会展洽谈推介和小分队叩门招商相结合,继续实行招商经费与招商业绩挂钩、重奖招商引资功臣等办法。强化驻外办事处职能,密切与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商会和企业联络,做好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及西安地区的招商工作。充分发挥企业招商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行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特色园区招商等有效方式。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赢发展”原则,加快“渭临经济协作区”开发,拓展招商引资载体空间。
  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坚持把好项目建设前期关,提高入区项目的履约率和开工率。坚持公安机关先期介入机制,保障工地治安秩序。坚持项目建设包联责任制,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形象进度。重点确保渭化双醋、中联重科、美国空分、青岛纺机、生物柴油、山东神工、瑞联药业、利君地产等12个市级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壮大园区经济实力。按照“大项目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搞好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高科电子、现代医药、农产加工和职业教育六大产业园区建设。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协调与指导,保持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大力拓展三产空间,完善和健全各类专业市场,繁荣区域商贸流通业。不断培育财税新源,促进经济总量持续扩张。
  三、加快城市功能完善,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延伸城市路网,完善城市功能。开工建设朝阳大街临潼段、胜利大街、广场东路、乐天大街等道路排水工程,完成敬贤大街西段、石泉路北段、东兴街东段建设任务,启用集中供热热网工程和西区污水处理厂。加快渭南国际会议中心工程进度,实施中心区打包建设方案,打造地标性城市建筑群,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承载能力。
  强化城市经营发展。以建设现代化城市新区为目标,加大各类规划的实施力度,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和中心区的项目布局。严格土地管理,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统征、储备新修道路两侧的土地,抓紧“渭临经济协作区”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加大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力度,盘活存量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效益,实现以经营土地带动经营城市的战略。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办法,加强区内村(居)民建房管理,杜绝非法占地和私搭乱建行为。
  加快城市化步伐。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完善新村(社区)规划,推进“城中村”拆迁改造。加快大闵、郑家、白杨新村建设,,通过试点带动,引导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根本转变。巩固“创国卫”成效,突出亮点工作,攻克城中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难点,全面做好自查迎检准备,营造优美的宜业宜居环境。
  打造最佳投资环境。切实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补充规定,落实各项服务承诺。严格执行优化投资环境的“一个规定”和“五项制度”,不断拓展“企业110”的服务空间,为投资客商和区内企业提供全天候、个性化、贴心式服务。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实施高新区行政问责制度,确保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如期推进。坚决打击干扰和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从严从快查处典型案件,努力营造“政府处处不在处处在”的服务环境。
  四、不断深化机制创新,增强内部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思想解放。把解放思想作为永恒的主题,强化创业、创新、创优理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引导干部员工开阔视野、开阔胸怀,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摒弃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落后观念。将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转化为用足用活政策,加快推进重点工作,全力落实党工委、管委会重要决策的自觉行动,形成依靠发展解决一切困难和问题的强大合力。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抓好干部培训工作,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员工服务本领、执法水平和创新能力。坚持开展“明星员工”评选活动,培育高新区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持落实目标任务考核办法,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新型分配方式。坚持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关心员工健康与生活,激发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动运行机制创新。强化管委会的经济职能,推进威楠高科热力公司正常运营,探索房地产公司实质性运作。细化部门职能分工,推进政务公开,简化审批环节,保持管委会机关的协调高效运转。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行为。加强与区外全方位的联系与沟通,争取更大的工作主动权。建立联谊工作机制,调动和发挥金融、电力、通讯等行业部门支持和参与高新区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强化高新区的整体服务功能。
  五、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构建和谐新区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健全“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科学发展上水平”的长效机制,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强化“两新组织”建设,在农村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在社区开展“文明社区、和谐家园”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建立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强化流动党员管理。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广泛开展经常性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依据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细则》,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渭南高新区科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向区纪工委述廉工作实施办法》。加强指导管理,促进村民监督委员会建设。坚持治理商业贿赂,强化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出让等经济活动的全程监督。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案件。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中小学“蛋奶工程”,着力打造高级中学教育品牌。以职教产业园为依托,鼓励职业教育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落实《渭南高新区促进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办法》,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和安置工作,支持村组与投资商合作开发三产用地,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多方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受益面,完成崇业社区医院建设,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组织实施“创模”重点工程,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完善养老、失业、低保等社会保障和弱势群体帮扶救助体系。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方针,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妥善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加关心失地农民,适当提高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养老补助金标准。加快公安刑侦大楼建设,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升平安建设知晓率和社会治安满意率。落实信访责任,认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理重信重访和集体非正常访突出问题。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建筑工地、化工行业和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关于信访稳定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两个《暂行办法》,坚决杜绝恶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全区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