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正文

渭南高新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

来源:渭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布时间:2014-02-10 00:00

        一、2013年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是我区迎难而上,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一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潜在影响,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高新区“五位一体”发展定位,坚持“开放、诚信、创新、高效”发展理念,全力实施“四个三工程”,调优产业结构、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功能、优化投资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发展思路更加明晰,经济增速稳中有进。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强创新谋发展、调结构促转型、提效益转方式。初步预测,全区经营总收入实现221亿元,同比增长10.4%。生产总值达到71.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1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户。在汽车、零售等行业带动下,三产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12.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3亿元,同比增长14.5%,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户。财税总收入达到4.99亿元,区级财政收入完成2.61亿元,同比增长26.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396元,同比增长10.1%。外贸进出口总额1.35亿美元,同比增长30%。

  二是产业聚集能力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坚持产业发展特色化、集群化,集中精力做大做强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大特色优势产业。以渭化集团、中联重科、渭南光电为龙头的三大产业全年实现产值10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1%。渭南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功获批,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启动建设,以新材料、3D打印为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实质性进展。依托主导产业、瞄准重点区域、面向重点企业,借助“西洽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黄河金三角贸易洽谈会、名企进陕、民企进渭等活动,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上门招商,全年成功引进项目17个,到位资金43.6亿元。准确把握政策方向,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多方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当年46个项目争取政策性资金4756.5万元,威楠公司发行6亿元债券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三是创新要素快速聚集,科技实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激励效应充分显现,给予13户企业科技创新奖励563万元,给予16家单位66名高层次人才奖励310万元。企业创新潜力有效激活,申请专利366件,授权专利188件,申报各类科技计划25项、立项19项,争取科技专项251万元,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1.1亿元,其中财政科技投入达到873万元,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867.5万元,新增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成立了渭南高新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快推进“五大重点人才工程”,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634人,智力要素加速聚集。创业孵化基地土建完工、全面装修,生产力促进中心装备制造外包服务平台上线运行。组建了渭南高新区科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公共服务、融资担保平台逐步完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四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投资质量持续增强。强化主管部门牵头抓总、包联部门负责落实的项目建设包联责任制度,通过项目建设推进会、月督查季考核、现场挂牌督办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了全区上下抓项目、优环境的精神动力和服务意识。主要领导深入一线、现场办公,督促协调项目用地清表、水电接引、环境保障等实际问题,确保了中联三期、西部重工、重装输送带等续建项目建成投产,促进了万达广场、初级中学、污水二期等新建项目快速建设,推进了广东利盈、泰尔新能源等签约项目完善前期。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6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3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6亿元,占全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80%,项目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五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新区形象日益显现。全年投入8000多万元,大力实施路网延伸工程,新建道路4.2公里,城市道路总里程达到55.6公里。时代广场建成开放,朝阳大街西延、胜利大街、园区东路、新区东路等路段建成通车。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2.4公里,铺设排水管网8.5公里,整修铺设人行道5300平方米。围绕“创文”工作,大力实施“五化”,刷新改造围墙2.1万延长米,组织区内企事业单位实施绿化提升改造,栽植各类绿化苗木约85万株,新增绿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城市绿地面积总量达到88万平方米。建成崇业路LED景观照明示范街,完成新区东路LED景观照明改造,累计安装LED灯具410杆,宜业宜居的新区形象日益显现。 

  六是民生工程稳步实施,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始终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加大投入,全力保障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第一幼儿园、高新一小建成投用,渭南初级中学开工建设,中心小学改扩建启动实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1.6%,“双高双普”全面启动。城改安置进程加快,王贺城改、红星678组安置项目进展顺利,张东、张西安置小区加快实施。当年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761套。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2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新农合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75%和96%以上,基本养老保险扩面人数256人,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发放城镇低保资金121.8万元、农村低保资金244万元,发放失地农民养老补助4480人109万元。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完善区办村组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医保卡实现市区联保联通。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全面推进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区创建工作,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平台调试运行。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9天,万元GDP能耗降低3.8%,控制在145万吨标准煤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5.2‰。安全、信访、防疫等公共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经济形势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发展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企业数量较少,经济发展支撑不足。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仍需优化。二是创新要素匮乏,创新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三是配套设施仍需完善,城市功能有限,综合承载能力仍需提升。四是产业用地不足与闲置用地大量搁置现象并存。加之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然存在,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诸多不利因素短期内难以消除。

  同时我区加快发展也面临诸多有利因素。一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将为我区跨越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二是陕西“东大门”建设、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及西渭融合发展等战略深入实施,将为我区加快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多重政策叠加机遇。三是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品牌优势,必将吸引省内外科研成果、领先技术、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四是渭南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功获批和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启动建设,必将得到中省市大力支持,也将吸引聚集新材料、3D打印产业领域上下游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一)总体要求

  201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创建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目标要求,坚持“开放、诚信、创新、高效”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四个三工程”,好中求快,提质增效,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预期目标

  1、经济目标

  (1)经营总收入增长20%,实现265亿元;

  (2)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7%,实现135亿元;

  (3)生产总值(GDP)增长14%,达到82亿元;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完成114亿元;

  (5)区级财政收入增长15%,完成3亿元;

  (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完成30亿元;

  2、创新目标

  (7)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1.5亿元;

  (8)全区技术合同交易额500万元;

  (9)申请各类专利突破350件;

  3、环境目标

  (10)万元GDP能耗下降3.8%;

  (11)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7%;

  (1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

  4、民生目标

  (1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

  (14)城镇新增就业16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15)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量210套。

  国内经济已经进入新的“拐点阶段”,平衡“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结构调整”、“防控风险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预期目标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和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的宏观形势要求,既关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又兼顾区域发展基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区上下要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确保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四、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一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围绕渭南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3D打印培育基地建设,加快完善基础配套,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培育质量。依托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基础,坚持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督促渭化集团抓紧实施后续产业链延伸项目,促进中联重科渭南工业园快速发挥效益,协助北人印机牵头组建渭南印务集团,加快青岛纺机渭南工业园产品更新,支持渭南光电扩大产品推广应用,协调西部重工、渭南橡胶等建成企业达产达效。以孵化基地为载体,加快建设集标准化厂房、公租房、商务办公用房和服务平台为一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基地。着力在扩大增量、做好存量、提高质量上实现突破。

  二要完善服务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依托“增材制造协同创新应用技术研究院”研发优势,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服务链。加快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渭南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和国家钼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全力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及其配套设施年内建成投用,重点引进一批新材料和3D打印产业领域创业团队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全年计划申请专利突破350件。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组织纽兰德实业、木王科技等企业积极申报,确保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0户以上。发挥科创融资担保公司和3D打印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引进一批风投创投、信贷评估等投融资机构,支持沃泰科技等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科技银行,探索交易流水信贷、应收账款抵押、专利技术质押等新型融资模式,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产品有效对接,加快科技金融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三要创新招商思路,壮大产业规模。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注重项目效益,科学测算财税贡献,有效供给要素资源,把招商方向放在引项目、引技术、引人才、引资金上,把招商重点放在新材料领域和3D打印全产业链延伸配套上。依托现有企业科技招商,借助孵化基地定向招商,更多地吸聚优质资本、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强化部门招商意识,在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广泛搜集项目信息,全力引进研发型、创新型总部集团投资创业,积极吸纳企业内引外联项目和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同时兼顾现代商务、品牌商业、仓储物流和金融保险等项目引进,不断扩大招商成果,力争年内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到48亿元。

  四要大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动力。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严格把好项目建设前期关,提高入区项目履约率和开工率;继续坚持重点项目领导包联制度和公安机关先期介入,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实施重点项目挂牌督办,增强项目建设的统一性与协调性,凝聚我区招进客商、抓好进度、建成项目的干劲。积极督促青岛中青林、辉瑞机械、广东利盈等新建项目全面开工,着力抓好陕西中挖、黄工奥尔德等续建项目年内建成,重点协调连霍高速渭南西出口改造、西气东输三线管网、陕煤神渭输煤管道、宁西铁路复线等跨区域投资项目快速建设。围绕落实中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深挖企业技改、自主创新和城建民生工程项目,科学策划包装项目,争取中省政策资金扶持,带动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确保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全面完成。

  五要完善功能配套,强化城市管理。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高起点建设新盛路北延、丰庆路、新区南街等道路延伸工程,高标准实施胜利大街、朝阳大街西延、新区东路等绿化亮化工程,加快实施垃圾填埋和污水二期工程,积极争取零河引水年内开工,全面推进实施南塬绿化。协调督促国际会议中心年内建成投用,全力推进万达广场商业步行街具备运营条件。紧密对接国家保障房政策,坚持政府安置、村组与开发商联合改造双轮驱动,加快王贺、红星、白杨等城改项目建设进度,推进张东、张西、西庆屯、穆屯等安置新村全面开工,有序实施城中村改造。加快实施“智慧高新”,建设完善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力争实现辖区人员密集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结合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改造提升新二路辖区农贸市场,集中开展市容市貌、扬尘抛洒、噪音污染、建筑工地、秸秆焚烧等专项整治,逐步拓展城市管理全方位服务外包机制,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六要加强节能减排,力促创模达标。严格实行入区项目环境影响、能源消耗评估前置审查,实行入区项目节能环保一票否决制,从源头降低能耗增长和环境污染压力。督促渭化集团、空气化工等企业实施节能技改,确保能耗指标持续下降,单位GDP能耗降低3.8%。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落实重点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废水、废气、废渣的动态监控和综合治理,确保渭化锅炉脱硫脱硝技改项目建成达效,全区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等环保指标得到有效控制。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完成辖区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实施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工程,确保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逐年增加。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鼓励推广使用节能产品,率先开展全市合同能源管理试点,倡导低碳环保生活。不断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森林碳汇率,有效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加快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步伐,着力打造生态文明新区。

  七要注重集约用地,拓展产业空间。按照“管控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思路,积极推行项目用地规模前期审查。全面开展建设用地清理清查,依法清理闲置和低效用地。鼓励企业资产并购、兼并重组,有效盘活存量用地。支持企业建设使用多层标准化厂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化渭临经济协作区建设定期会晤制度,协调建设用地报批指标,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延伸,力争年内具备承载大项目落地建设条件。加强与周边县市区合作共建,采取以飞地经济方式为主,大胆探索域外高新园区建设模式,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八要保障民生权益,营造和谐氛围。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确保渭南初级中学、中心小学改扩建等工程年内建成,“双高双普”通过市级验收,全力改善办学环境,提升教学水平,力创品牌名校。年内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10套。切实做好南塬经济林建设,拓展群众增收途径。继续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政策措施,改善辖区群众生活水平。深化基层医疗卫生和食品药品安全体制改革,加强白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规范化运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创建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区。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增设社区文化休闲场所和体育运动设施,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卫生防疫等应急保障体系,加强安全防范和治安管理,确保平安建设“两率一度”大幅提升。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深化“五无”创建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