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高新 / 正文

渭南高新区: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来源:生态环境局高新分局 发布时间:2023-09-14 11:27

全国首张“食用酵素生产许可”在这里签发;全省首批增材制造产业链链主企业在这里成立;全市首辆新能源汽车在这里下线……

一项项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渭南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创新服务体系效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的真实写照。不久前,陕西省科技厅对2022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步明显、真抓实干成效显著且排名靠前的14家高新区进行了表彰奖励,渭南高新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创新能级进位突出,在2022年度国家高新区考核评价争先进位中全省排名第二,获得省科技厅500万元专项奖励。

插上科技创新之翼,渭南高新区正以一种新的姿态御风腾飞。

“科技创新一直都是企业提高行业竞争力、掌握市场主动权的核心密码。”6月15日,在陕西岳达天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天对此有着自己的认识。在他看来,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的,不重视创新就会被超越,创新慢了就会被淘汰。

2023年5月,陕西岳达天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申报的“功能分子材料创新研制与应用”项目获得2022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依托这项成果,该公司在食品、大健康产品以及创新医药研发生产方面不断实现突破,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

渭南高新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充分发挥政策、金融、平台和支持作用,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积极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渭南高新区围绕省“24条”产业链、市323产业集群构建部署,坚持“特色、集群”发展思路,相继形成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医药和电子信息4大特色产业为主导,其他新兴产业为支撑的“4+N”产业集群,在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探索上,呈现出政府科学引导推动、企业平台活力勃发、成果转化多点开花,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年提升的喜人景象。

截至目前,渭南高新区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5家、省级瞪羚企业4家,累计参评科技型中小企业219家,认定134家,高新技术参评企业46家,前三批审核通过34家,渭南长安花、惠丰新材料等4家企业被推荐申报2023年度省级瞪羚企业。

6月23日,由陕西秦云农产品检验检测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共同完成的《一种利用HPLC-MS/MS法同时测定鱼肉中生物胺和有机胺的检测方案》在SCI国际期刊上发表,相关技术顺利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初步计算,这项成果每年能够产生500余万元效益。

今年上半年,渭南高新区紧盯产业发展需求,以创新主体需求为导向,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引导支持企业承接“卡脖子”技术攻关和“揭榜挂帅”项目,缩短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渭南高新区还积极开展企业与高校院所间的撮合对接,架起科技成果转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桥梁,提升科技成果从研发到市场的产业化效率。

针对科创企业不同成长阶段金融需求,渭南高新区在加大科技金融投入、成立产业基金的同时,还积极当起企业和金融机构“红娘”,通过政府推荐背书、银行分级评估、金融积分授信等方式,破解企业科研成果转化资金难题。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下,相继涌现渭南木王科技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研发团队共同攻克“晶圆级测试用MEMS探针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陕西蓝湾进平与省内高校团队合作共同攻克“高倍率圆柱型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难题等典型成果。

数据显示,今年渭南高新区累计开展校企对接25次,先后促成6家企业同4家高校达成创新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合作协议。3支总规模5亿元的产业基金中,陕西增材制造创业投资基金共投资15个项目,完成对外总投资金额2.2亿元。6家企业申报2023年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储备库及数据更新,2家企业分别完成股改、启动“新三板”上市计划,全区科技型企业共完成技术合同交易4.7亿元。

6月13日,在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第四届第二次会员大会上,渭南高新区国家级3D打印科技企业孵化器荣膺2022年陕西省科技企业A类双创孵化载体,跻身全省双创孵化行业标杆行列。

今年以来,渭南高新区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快建设 “一总多区多平台”全域协同创新发展格局,打造秦创原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形成以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中国酵素城、包装印刷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四大载体为承接,在全省率先形成增材制造、专用装备、大健康、数字经济四大领域的两链融合示范试点,促进优势产业迈向价值链更高端,形成辐射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渭南高新区始终把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发作为厚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建中创高科云谷、云乾萌豆芽众创空间、白禾朵双创基地等3家特色载体,指导云乾萌豆芽、耀佳泽创孵化器申报省级众创空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区创新创业特色载体累计达到12家,孵化总面积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00余家。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渭南高新区不断加快完善高质量人才政策体系、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先后与中国工程院李校堃院士团队、孙宝国院士团队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合作机制,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实际,渭南高新区制定并向社会公布《高新区急需紧缺人才目录》《重点企业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构建科学引才育才储才体系化,不断以人才赋能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到目前,渭南高新区建成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省级专家工作站2家,中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企业技术中心22家。全区新增高层次人才7名,组织推荐陕煤启辰、纽兰德等企业的4名高层次人才申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4家企业完成2024年度“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申报工作。

一项项技术难题突破,一件件技术成果攻克,一个个创新型企业提质增效。阔步走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渭南高新区,将准确把握机遇挑战,系统谋深谋细谋实全区科技创新目标、思路、举措,着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区域平台承载能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区域创新型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文/甘泉 孙文栋)